北斗六星网

标题: 请教大飘一个问题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8:20
标题: 请教大飘一个问题
本帖最后由 飞梅弄晚 于 2021-4-13 18:50 编辑

    嘉靖二年十一月,弟子张元冲请教王守仁一个老问题。

   翻译过来是这样的:佛教、道教与我们的儒家圣学只有毫厘之差,三者对于修习性命之道皆有益处,但只因佛教、道教在性命修习中掺杂了私意,所以毫厘之差致成千里之谬。

   张元冲觉得佛、道两家毕竟有益,不知道能否兼而取之。

   儒家旨在重建西周初年尊卑有序的礼仪制度,她理想的基石是周代宗法社会;佛教脱胎于印度传统,教人如何跳出六趣轮回,那跳脱轮回后,是生是死,是永恒还是寂灭,这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悬置不论,佛陀归于”十四无记“;而道教,在延年益寿的基础上,终级目标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。

   按理说,完全风牛马不相及。但在后来漫长的发展过程中,三者全部背离初衷。

   王守仁给了一个相当经典的回答: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,儒、佛、老、庄皆吾之用,是之谓大道。二氏自私其身,是之谓小道。

   大飘深谙佛理,静修老庄,你咋看?

作者: 特有学问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8:30
沙发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10
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-4-13 21:08 编辑

+1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28
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-4-13 21:09 编辑

+1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40
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-4-13 19:10
搞清楚两个问题:

一、佛家哲学思想和佛教是两回事;

我理解的一个概念性问题。佛教,佛学,佛法。

三者是包含关系,佛教包含了佛学和佛法。换言之,无论现在佛学是什么样的形态,最终仍然归于宗教,和道家演化成道教是一个道理。

佛学这个名词原来没有,近年才出现。按个人理解,佛学是佛教的宗教理论,和神学是基督教教义一样。

我问的是王阳明时代。那个时候,道家和道教、佛学和佛教,是不分的。






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42
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-4-13 21:07 编辑

+1
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46
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-4-13 19:28
具体虚空在哪?微蓝虚空的确存在。

看看量子物理学说。琢磨琢磨物质最小单位夸克。想想量子纠缠。人类的 ...


这个说法是不是谙合王阳明说的“大道”?
儒,佛,老,庄,最终还是大融合了。
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47
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-4-13 19:40
我理解的一个概念性问题。佛教,佛学,佛法。

三者是包含关系,佛教包含了佛学和佛法。换言之,无论现 ...

谁说道家演化成了道教?我都想打你。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49
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-4-13 20:58 编辑

69
作者: 请君入瓮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49
佛法是标杆,不恰当比喻,就好像我们说的大哥,一切皆是晚辈。

因为佛法没有时空性,所以它内在涵义是永恒,这时候,我们理解的悖论了,既然是永恒,为什么还有末法时代。

就是礼崩乐坏之后,道德都拴不住人性之二,犹如脱缰的野马,所以才有了释迦涅槃,但是世上只要有一人还颂唱南无,佛法就永远存在。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49
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-4-13 20:59 编辑

72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50
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-4-13 21:02 编辑

6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50
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-4-13 21:02 编辑

75
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51
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1-4-13 21:03 编辑

70
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51
好了,遛狗去了~~休息十天再说~~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52
本帖最后由 飞梅弄晚 于 2021-4-13 19:54 编辑
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-4-13 19:47
谁说道家演化成了道教?我都想打你。


施主,勿起嗔心。

哈哈哈,道家和道教,与佛学和佛教,两者不同。

我错了。
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54
请君入瓮 发表于 2021-4-13 19:49
佛法是标杆,不恰当比喻,就好像我们说的大哥,一切皆是晚辈。

因为佛法没有时空性,所以它内在涵义是永 ...

说的是佛法,还是佛学?大哥啊,刚捋清了,又糊涂了。
懵逼状态。
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55
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-4-13 19:49
69
But helpless Pieces of the Game He plays
Upon this Chequer-board of Nights and Days;


这个翻译好。
大飘是你翻译的吗?

我等你过十天再来聊聊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19:59
请君入瓮 发表于 2021-4-13 19:49
佛法是标杆,不恰当比喻,就好像我们说的大哥,一切皆是晚辈。

因为佛法没有时空性,所以它内在涵义是永 ...

+1
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01
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-4-13 19:52
施主,勿起嗔心。

哈哈哈,道家和道教,与佛学和佛教,两者不同。

这个对了。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02
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-4-13 19:55
这个翻译好。
大飘是你翻译的吗?

粗译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03
肘了~~非逼着我出风头,回头又有很多人扔我臭鸡蛋。啥也没看见~~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04
杂谈和灯火的斑竹都很优秀啊,感动的我眼泪哗啦哗啦的~~
作者: 请君入瓮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04
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-4-13 20:03
肘了~~非逼着我出风头,回头又有很多人扔我臭鸡蛋。啥也没看见~~

哈哈。。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05
请君入瓮 发表于 2021-4-13 20:04
哈哈。。

戳你肚子一下,漏气了吧?

作者: 请君入瓮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06
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-4-13 20:05
戳你肚子一下,漏气了吧?

我每天吐故纳新,无气可漏啊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09
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-4-13 20:03
肘了~~非逼着我出风头,回头又有很多人扔我臭鸡蛋。啥也没看见~~


一直在看王阳明的“一切心法”,里面涉及关于儒佛道的儒家立场。
可惜,是睡前读物,还没翻两页就困,比吃安眠药还管用。
第二天睡醒,全忘。
所以一本书,半年了,还没读完。

回头我再整理整理思路,探讨一下,多元思维,大有裨益。


作者: 请君入瓮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11
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-4-13 20:09
一直在看王阳明的“一切心法”,里面涉及关于儒佛道的儒家立场。
可惜,是睡前读物,还没翻两页就困, ...

王阳明自己都稀里糊涂,格竹差点格除帕金森,你还津津有味读一个病人的感悟,简直不要太清奇。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13
请君入瓮 发表于 2021-4-13 20:06
我每天吐故纳新,无气可漏啊

吐故纳新不是漏气是漏啥?

作者: 忽有故人心上过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13
请君入瓮 发表于 2021-4-13 20:11
王阳明自己都稀里糊涂,格竹差点格除帕金森,你还津津有味读一个病人的感悟,简直不要太清奇。

同感~握手
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18
请君入瓮 发表于 2021-4-13 20:11
王阳明自己都稀里糊涂,格竹差点格除帕金森,你还津津有味读一个病人的感悟,简直不要太清奇。


格物致知,是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法,是技术流,好阀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19
本帖最后由 飞梅弄晚 于 2021-4-13 20:20 编辑
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-4-13 20:13
同感~握手


看你和小胖一伙,都想打你哦,还同感。
作者: 请君入瓮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40
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-4-13 20:19
看你和小胖一伙,都想打你哦,还同感。

要不你和大飘一伙,我打你俩。
作者: 白百合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0:57
本帖最后由 白百合 于 2021-4-13 21:00 编辑

全文如下:
张元冲在舟中问:“二氏与圣人之学所差毫厘,谓其皆有得于性命也。但二氏于性命中着些私利,便谬千里矣。今观二氏作用,亦有功于吾身者。不知亦须兼取否?”

        先生曰:“说兼取便不是。圣人尽性至命,何物不具?何待兼取?二氏之用,皆我之用。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,谓之仙;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,谓之佛。但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,故与二氏成二见耳。譬之厅堂,三间共为一厅,儒者不知皆我所用,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,见老氏则割右边一间与之,而己则自处中间,皆举一而废百也。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,儒、佛、老、庄皆吾之用,是之谓大道。二氏自私其身,是之谓小道。”

我认为王阳明性命之说挺精准,但他认为二氏不能兼济天下,故属小道,则有失偏颇。
作者: 拍岸浪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1:08
白百合 发表于 2021-4-13 20:57
全文如下:
张元冲在舟中问:“二氏与圣人之学所差毫厘,谓其皆有得于性命也。但二氏于性命中着些私利,便 ...

不去看看我帖子么???
昂昂昂

作者: 白百合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1:18
拍岸浪 发表于 2021-4-13 21:08
不去看看我帖子么???
昂昂昂

不看小道之文。
作者: 拍岸浪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1:22
白百合 发表于 2021-4-13 21:18
不看小道之文。

翻个白眼
还跟我拽上了呢。。。

作者: 拍岸浪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1:23
白百合 发表于 2021-4-13 21:18
不看小道之文。

你整个大道之文给我看,总成吧

{:4_132:}


作者: 知道义工张如如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1:27
中华传统文化分为大传统与小传统。大传统是释道儒,小传统是民风民俗。

道家与儒家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六世纪。儒家的人本位与道家的自然本位,奠定了中华古文化的基础。

佛学自东晋传入中国,并与儒学与道学融合,形成了释道儒相融相济的文化格局。释道儒为何可以相融?在于三者之间的共性:教人如何做人,如何实现理想人格。

王阳明的心学,有道学与佛学,但是主体还是儒学。他的心学是宗孔子的仁学与孟子的心性论而创立的。如果想对心学详细了解,建议阅读《传习录》。
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1:55
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-4-13 19:42
+1


咋又删了?
大飘你这稳定性实在欠佳。

回贴多精彩啊。可惜可惜。

作者: 特有学问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1:56
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-4-13 21:55
咋又删了?
大飘你这稳定性实在欠佳。



作者: 白百合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2:09
拍岸浪 发表于 2021-4-13 21:22
翻个白眼
还跟我拽上了呢。。。



作者: 拍岸浪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2:23
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-4-13 21:55
咋又删了?
大飘你这稳定性实在欠佳。

百合批我的,估计大飘又揽自己头上了
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2:25
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21-4-13 21:27
中华传统文化分为大传统与小传统。大传统是释道儒,小传统是民风民俗。

道家与儒家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到 ...


明明,有关儒道佛,你一定有灼见。
记得分享哦。

作者: 飞梅弄晚    时间: 2021-4-13 22:26
拍岸浪 发表于 2021-4-13 22:23
百合批我的,估计大飘又揽自己头上了


这盆子自扣功,也算武林一绝。
作者: 翰林探花    时间: 2021-4-14 00:38
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-4-13 20:05
戳你肚子一下,漏气了吧?

飘红,为何编辑删除了你前面的回复,难道是不想让我们这些没有慧根的人进来偷学你的领悟。。。。。

作者: 知道义工张如如    时间: 2021-4-15 12:58
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-4-13 22:25
明明,有关儒道佛,你一定有灼见。
记得分享哦。


真不敢说灼见。以前我自认为是国学小童,现在只能说是国学蒙童。不是退步了,而是感觉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。
作者: 三拳    时间: 2021-4-15 16:18
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21-4-15 12:58
真不敢说灼见。以前我自认为是国学小童,现在只能说是国学蒙童。不是退步了,而是感觉需要学习的太多太 ...

快肥来~





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(http://bdlxbbs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